漫步位于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石炭井小鎮,“穿越感”十足。這座賀蘭山深處的工礦小鎮,有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學校、醫院、商店、工廠、火車站、俱樂部等建筑,打卡這些外表破舊卻充滿故事的老街道、居民房和礦井,讓人倍感親切。
石炭井,曾因其豐富的煤礦資源而被稱為“百里礦區”,是國家“一五”時期布局的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和“三線”建設的重要布局點,寧夏的第一噸煤、第一度電、第一爐鋼鐵等多個“第一”均誕生于此。
進入新世紀,隨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,煤企關閉退出、數十萬人搬離礦區。2017年,寧夏打響了賀蘭山生態整治修復保衛戰,實現所有整治點修復治理全覆蓋,推進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深度修復。如今賀蘭山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,實現了“由黑變綠”的華麗轉身。而石炭井憑借獨特的自然地貌、豐富且極具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存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,迎來新生機。
走進石炭井,獨特的西北風貌讓人印象深刻。連綿起伏的賀蘭山,猶如大地堅實的脊梁,彰顯西北獨有的蒼茫遼闊;富有年代感的建筑,仿佛忠誠的時光守護者,訴說著過往的歲月輝煌。完整工礦行政區遺址,成為拍攝各類影視劇的“富礦”,這里的風貌深受現實主義、軍旅、懷舊、科幻等題材的青睞,加之附近自然景觀豐富,既有沙漠戈壁、又有綠洲湖泊,更成為難得的取景地。
如今,石炭井已成功轉型為工業文旅影視小鎮,一部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在這片土地上誕生,《山海情》《我的父親焦裕祿》《萬里歸途》等40余部佳作讓石炭井的名字在影視圈中愈發響亮,每年接待游客超16萬人次。
近年來,石嘴山市充分挖掘各類工業遺址資源,創新發展影視拍攝和文旅產業,全力推進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建設,讓廢棄礦區變身影視“夢工廠”。小鎮里不僅建設了演員公寓、中央廚房、道具庫,當地人還做起了群演、開起了民宿。影視產業,已經成為石炭井化腐朽為神奇的“筆”,成為新時代老礦區涅槃重生的“煤”。(記者 秦瑞杰)